查看: 52757|回复: 9

邳州市各镇逢会会谱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2-2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邳州市各镇逢会时间地点。保证准确。如果出现错误。不要钱。15元一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16: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联系电话15251484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jm
3
发表于 2017-2-2 1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邳州论坛好像免费详细公布过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ujm
4
发表于 2017-2-2 17: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很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2-2 18:4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而且还有邳州周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2-2 18: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ujm 发表于 2017-2-2 17:40
邳州论坛好像免费详细公布过一次

邳州城市人文:邳州商业文化一一邳州古今集市知多少!
时间:2013年10月1日    来源:邳州城市人文(江苏)    编辑:东海
文/王如坤·邳州民俗文化学者
  (一)街市
  邳州农村或城市中定期买卖物的市场称为集市,民间俗称“逢集”。集市有街道、店铺、货摊及各种日用货物,集市有集日。每逢集日,远近的居民、生意人都聚集在集市市场中买卖。做买卖的或闲逛集市的,邳州俗称赶集。集日结束曰散集。邳州集市文化历史悠久。邳州是苏北鲁南商贸物资集散地,做买卖的地方就叫集市,集市是传统的民间贸易组织形式。
  集有期有日,约定俗成,或单日或双日。单日为“一三五七九”。双日为“二四六八十”,集日曰逢集,集设有大集和小集,大集全天,小集上半天即散。邳城俗称起五更赶集,天不明成市,天明不久即散集,俗称“鬼集”、“夜猫子集”。邳城“夜猫子集”形成于清康熙年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旧邳州城(今睢宁县古邳镇)陷于地震河决,便在艾山之阳洪福山(今城山)南麓前建新邳州城(今邳州市邳城镇)。邳州城中衙门有差人、更夫、加夜工者、赌徒、巡捕等;熬了一夜的眼,下半夜肚中饥饿,有会做生意的人,瞅准这一机会,下半夜就做好了油条、馓子、辣椒酱热豆腐、朝牌饼(锅饼)、锅贴饼、车轮饼、咸豆粥、妈糊汤(菜稀饭)等邳州人爱吃的特色小吃,在邳州城中街道上吆喝;那些肚中饥饿的人都赶来喝粥吃油条,每日生意兴隆。市民看生意红火,也都做糕点、饭菜等在街道上摆摊叫卖,时间长久,城中居民也早起买粥喝,这样生意人越做越多,赶早集的人也越来越多,俗称为“夜猫子集”。邳城“夜猫子集”在早饭前后散集。上世纪70年代后,邳城集市由延长到上午12点左右,现在也逢全天集。
  集市分行业设市场和行当,各市各行都有固定的区域营业,这些营业的区域或路道俗称为街或街道和老街;在这条街上集中某行业的市场就称为某某市某某街,长久俗称为街名,如菜市街、牲口市街等。
  街道按行业营业多少而布局,一般牲口市、家禽市场比较脏乱而设在街的某一头某一巷中,走的人少,以防拥挤。较拥挤的街道多设店铺和摊位,形成了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人头攒动,一派繁华景象。
  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邳州设39个集市,民国27年(公元1923年)邳县增设至48个集市,不久又增设到52个集市,1949年邳县设47个集市。1962年邳县设44个集市,文革期间邳县集市停止11个,1987年邳县设集市有56个,2008年邳州市计有集市67个。
  常设的集市、街道有:
  粮食市买卖粮食在粮食市,粮食市场多设公秤,以妨欺骗买粮者。过去买粮用斗量,以斗相称,一斗为60市斤,30市斤为“一钩子”。以后多论斤,用秤称,一市斤16两。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才改16两为10两一斤,俗称大两秤。过去的粮食品种不多,以谷、稷、小麦、大豆、高粱、绿豆、荞麦、山芋干、花生为主,现今粮食品种有20余种,多以细粮和饲料为主。
  草市又称柴市或柴草市,过去有靠打柴为生的,俗称“卖柴人”。他们从山上砍柴担到市场去卖,有按堆的,有的按捆的,有按斤称的,论价后再论送与不送,送往买主之家,另加“脚力钱”。草市有柴火草和牲口草,柴火一般为杂树枝树根、木材、木棍和烧好的木炭等。牲口草俗称谷穗草、野青草和花生秧、山芋秧等。现今一般集市不设柴草市,有的集市仅设有一角为煤炭买卖市场。
  菜市以买卖青菜为主,有的集市也把瓜果市与菜市放在一起,菜市即卖各种蔬菜,也卖各种菜苗和各种熟食菜肴等。菜市买卖以斤论价,用秤称俗称秤平斗满为依据,买卖人不能缺斤短两,古人发明秤是费过苦心的,16两秤星的数量,每一星代表一颗星宿。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在秤杆上嵌这16颗星时,其星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心地纯如金银,不能昧着良心(黑心),若少一两就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叫“折寿”。发明秤的先人以此告诫生意人,务必买卖公平,切莫短斤少两,损自己的福禄寿呀!
  禽蛋市禽蛋市以买卖鸡蛋、鹅蛋、鸭蛋、和鸡、鸭、鹅、兔为主,过去仅有鸡鸭鹅和禽饲料。禽蛋有按斤的也有按个的,禽以斤论价为主。禽蛋市场也设雏禽摊位的,雏禽以只论价。
  鱼肉市鱼有大鱼、小鱼、野鱼、池鱼、和鲜鱼、死鱼之分,其价格不同,活鱼称鲜鱼,死鱼称“糟肚鱼”或“塌眼鱼”,鱼以斤论价。过去买了鱼,由卖鱼者用柳条从鱼鼻或腮穿成串,提着走,俗称“穿鱼”或“串鱼”。肉市多与鱼市紧邻,刚杀好的猪羊牛肉称鲜肉,买肉者看膘口,看颜色来论肉的好坏,皮口青中泛亮和奶头大的称“劁醇肉”,一般不吃。皮口青中落亮而毛孔深粗,嗅之有“臊味”的称为“臊蛋肉”也不吃。膘肉黄而有米汤粒状的叫“米肉”或“黄膘肉”也不能吃。卖肉和卖鱼的都称“鯹子行”,卖肉的又称“宰不子”,他们如果买上了米肉、黄膘肉都要赔本。肉称肥肉、瘦肉、头蹄、下水、排骨等。一半个儿猪身肉称一扇,一扇肉又称血脖、里脊、堂肉、硬肋等。现在又有剔骨肉和带骨肉等,其价各异。
  牲口市经营猪羊骡驴牛马市场俗称牲口市,牲口市经营一般都有买卖“经纪人”,“经纪人”俗称“讲行的”;有专贩卖牲口的称为“赶四蹄的”或“赶驴的”或“牛贩子”“马贩子”等。这些人都有好眼力,有丰富的相牛马的经验。讲行的一口可以说出毛重或出肉率及皮张好坏,可以说出年龄、活路、气力等。他们手中总拿着一支小鞭或一根长树条,一看一呵一打,便可知道牲口的活路和脾性。一看即看齿,看毛色,看成膘,看四腿蹄,看生殖器和奶头。一呵即呵斥牲口,看牲口听力、脾性。一打看活路、脾性、灵敏度等。他们相牛马羊驴都有俗语。如相牛俗语,“前裆放下斗,后裆放下手”“前腿直似箭,力量大无限,后腿弯如弓,行走快如风”等,确是经验之言。
  讲行人(农村经纪人)做交易有固定的行话和手势,如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为丁、谭、品、吊、拐、闹、柴、别、弯、卡。手势多做在袖口内或手指上;在袖口中握手指示价格,价格多用指代。一伸拇指,二伸无名指与小指,三伸小指,无名指与中指;四伸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五五指全伸;六伸小指与拇指;七将拇指,食物与中指往一处捏;八伸拇指与食指;九出食指作钩;十出一拳。也有的直喊“提马钱”或“钩子钱”等。
  讲行人做买卖论价后还讲保头,保头一保活路,二保病疫,三保缺陷,但不保生育。如果有缺陷,可以退牲口或退部分钱款,讲行人从中作调解,目的为叫交易成功。交易时要付讲行交易费,一般20-50元,熟识的可以收或少收或不收,交易费有一家付或两家都付的;叫“吃一头”或“吃两头”之说。
  卖牲口的一般不卖笼头缰绳,所以买牲口的要自带缰绳,如果没带,牵家去换掉再经讲行的手送还卖家。过去有的穷汉赶集赶会串牲口市,为混口饭吃,给卖牲口的牵牲口,俗称“牛橛”。也有栽几棵木桩拴上绳给牲口贩子往上拴牲口,混口饭吃,俗称“牲口栏”、“牲口桩子”。过去耕种离不开牲口,牲口市十分繁荣,尤其是逢会时的牲口市更是热闹红火。牲口市可代表集市的繁荣程度,故只有大集市才有牲口市场。
  干货市干货市中有山货:即酸楂、柿饼;有海货:咸鱼、海带、海菜等;有当地干货,即河塘干小鱼、小虾,还有各种调味品,如花椒、八角、木香、香精、香醋、香油、粉丝、粉皮、以及祭祀用的香簿纸祃等。有包装,有散装,有颗粒,有条片等。干货市可按斤卖,也可按件卖按包卖按瓶卖,又称干杂货,品种繁多。
  百货市百货市一般为日常生活用品,如针、钱、绳网、花边、银饰、花饰、手饰、鞋、帽、扣带及各种染料等。多用尺量和按件出售,俗称小百货摊。百姓所用物品特别多,也是集市中最繁华兴隆的市场。
  木料市俗称木器市或铁木器市,按区域设摊点。木器行有大小木床、桌凳、条几、扁担、车辆等;铁器有钉、笆、锁、铲、铣、钗、刀、铡、锤、锯等;缸瓦行有大小瓷陶缸盆罐、砖瓦、白灰等;木料行有大小棒等材料和苇秸材料;条货市有簸箕、粪箕、斗席、筛子、笤帚、扫帚等。花鸟行一般也在木料市场,以金鱼、花、狗、猫为主。现在品种多,所占市场面积又大,便分成数个市场了。如木料市、铁货市、条编市、花鸟市等。
  进入腊月后,市场就大了,俗称为“年集”。卖画的,卖对联的,卖门笺子的、卖神杩的、卖香炉的、卖鞭炮的、卖儿童玩具的等,又有新市场出现,别有一番景象。尤其是纸品市场更为热闹。
  (二)集期
  邳州集市最古老的要数土山镇、八义集镇、宿羊山镇、大良壁(今岔河镇良壁村)、四户镇、官湖镇、猫儿窝镇(旧址在今运河镇东南部与新河镇西北部交界处)、镇卫集(今新河镇新集街道)、窑湾镇(今属新沂市)、纪集(今属新沂市市草桥镇)、炮车镇、龙池集(今炮车镇龙池街道)、滩上镇(今赵墩镇滩上街道)、更厅集(今赵墩镇更厅村)、泇口镇(今邳城镇泇口街道)等等集市。这些集市村庄成村早,村落大,位置适中,邻村多。早在隋唐时已成集市。其余集市多在明代或清代,也有的集市是近几年才设立的,市场管理以村为主,不纳费用或少纳费用,集市小,民间俗称“青菜集”或“小菜市”。
  2005年邳州设64个集市、其中镇和办事处驻地集市有运河、运西、炮车、官湖、陈楼、白埠(白龙埠)、港上(塂上)、铁富、邹庄、四户、连防、邢楼、岔河、泇口、车辐山、燕子埠、宿羊山、滩上、邳城、戴圩、徐塘、赵墩、徐楼、岱山、八义集、新桥(石桥)、占城、陆井、薛集、土山、八路、胡圩、碾庄、新集、议堂36个。村驻地集市有丁楼、授贤、院许、呦山、艾山西、张庄、石羊、小良壁、大良壁、颜家、李圩、依宿山、山前、王圩、倪桥、大吴、果满山、顺河集、石匣、北高集、高集、陈集、薛湖等28个集市。
  这些集市集日均以农历日为集日,多为5天一集日,俗称十天两个集,也有十天四个集日的,如炮车、八义集、官湖、港上、铁富、岔河、土山、宿羊山等。有以公历为集日的,邳州地区运河南部多数集日为公历,如土山、占城等。大多集市逢大集用农历,十天两个集日,多用“三、八、五、十”、“一、六、四、九”为集日,便于区别开来。集日一般相距十里之外而措开,形成方园十里天天有集日,天天有集赶。三里五里逢集的,集小寿命也不长。随着经济发展快,集市如织遍各镇。
(本文来源:邳州城市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7-2-3 00:1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2-3 13:3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苏州
我这也有,还包括邳州周边的,5块钱一份,电子稿,谁要留一下联系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10-26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10-26 21:1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