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39|回复: 0

新蜀报:历史上的1938 | 战地记忆@邳北烽火——江苏邳州北部有大量的抗日战争遗址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3-5 21: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时间:2021年5月19日    来源:新蜀报(重庆)
《新蜀报:历史上的1938 | 战地记忆@邳北烽火》——江苏邳县即今邳州市北部铁富镇、戴庄镇等镇有大量的抗日战争遗址!……(全文如下)
1938年4月中下旬起,中国军队在鲁南地区取得台儿庄大捷后,日军认为中国军队主力集中在徐州地区,于是调集30万兵力,沿津浦线南北对进包围徐州,企图一举歼灭中国第五战区主力部队。为扩大台儿庄大战成果,国民政府将大批部队调往徐州第5战区……部分军队退至邳县(治今江苏邳州市邳城镇)北部丘陵地带继续构筑阵地,阻敌南犯。
在此期间,相继发生了52军关麟征所部进行的“连防山阻击战”(今邳州市铁富镇境内),滇军60军卢汉所部进行的“禹王山阻击战”(今邳州市戴庄镇境内)以及59军张自忠所部的“展庄阻击战”(今邳州市港上镇境内),我们把该时期发生在邳县北部的一系列战斗统称为“邳北抗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到这场丝毫不逊色于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时段,并已有多数研究论著把“邳北抗战”纳入到了“台儿庄大捷”的宏观体系之中,认为是“后台儿庄战斗时期”,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出了时代的进步和历史观的理性、严谨。
《邳北烽火》一文,原载于重庆《新蜀报》1938年5月12日刊,为你揭开有关“连防山阻击战”的部分战争片段。关注《新蜀报》带你走进你不知道的抗日烽火!!!——编者按
敌人何以要进攻邳县  
邳北大战是二次大会战的序幕,敌人为什么必须在邳北展开序幕,自然有他们的打算。
惯于迁回侧击的敌人,自台儿庄溃败之后,已不敢再正视我台枣支线的正面。而以在极困难的运输条件之下所增援来的主力部队,完全集中在临枣公路之线,突出了一枝粗而重的箭头,向我汤关兵团(即汤恩伯和关麟征将军所部)压迫,企图侧击我压力重大的右翼军,以解县负隅残敌之围,然后再伸展其活动,分三路平行南下,一路取邳县,一路取郯城县,一路由南突围,牵制我左翼军,而以主力向其主要目标的邳县前进。
敌人之所以要向邳县前进,倒并不是因为邳县如何便于攻击,乃是台战后形势所迫的自然结果。因为台儿庄战后,敌人既知我台南集有重兵,而县以南,又多高地,机械化军团的进攻,当然相当困难,倘若他们再以主力部队回向郯城之东进攻,则他们第一,必须以更多兵力保持临枣线之联络。第二,他们邳北兵力过弱,则有被我中央突破之危险。第三,他们侧背且有受我野战兵团威胁之可能。因为这几种原因、所以,敌人虽在形势上系三路向我进攻。但是,他们的主力进攻,却集中于邳县之北,郯城方面不过是牵制作用,而峄县(治今枣庄市峄城区)方面则暂作守势,希望在邳北前进一步,再由峄县推进一步,以图三方面之密切配合。
敌人的企图是很明白的,他们的这种尝试,主要是想以大部兵力在邳北击破我野战兵团,占领邳北各高地,造成凹形阵容,切实控制邳南平地,变被动地位为主动,使郯城峄南之敌减轻威胁,然后掉转其回箭头指向运河线,以截断我陇海,包围我徐州,再会合我淮北、鲁西及正面之寇四路向我徐州出击。
邳北高地争夺战
因而,敌人在台儿庄战后,便在峄县正面陆续增援至三万人之众,其番号颇为复杂,已确实发现者为板垣师团、第三旅团、第九旅团、片野支队、二十一联队及冈本部队等,他们以极猛烈的姿势向我们进攻。但是,我们在邳北一带早已配有强大之野战兵团,他们以运动战的优秀战术,驰骋于敌人之前后左右,自上月十六日围攻向城以后之半个月间,他们便在台儿庄以东,邳县以北,与敌人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这种战斗特别是以连防山的争夺最为壮烈,担任这一方面的我军为关麟征所部,关于这个地方的战斗,关军长曾问我们一句笑话说:“你们以为这一座连防高山是多么险峻吗?”其实连防山不是山,这里不过是一个平凡的村落,村落周围有碉堡,敌我就这些碉堡的争夺,已经恶战了十日夜,我们不是在守南口一样的高山,而是在和敌人争夺一间一舍的据点。
“鲁南山地”这个普遍的观念屈折了许多人的视线。实际上所谓真正的山地是在泰安莱芜沂水之间,起伏在鲁南边境一带的丘,只可说是一些“高地”,在军事上,其价值是与“山地”大不相同的。
过邳县以南直至陇海线道,这样的丘陵便都不见了,两周以来敌人为什么必争连防山这一些村落呢?因为连防山半步店这些村落,是邳北艾山、虎皮山等高地的前卫阵地,要想控制邳县,必先夺取屏障邳县的艾山、虎皮山,这种形势,是攻略上之必然。
敌人最初企图以迅速的攻击动作,干最短时间内夺下艾山,变其劣势阵地为优势,故自二十一日起开始了凶恶的连防山的争夺。敌人仍是一套老手法,集中了飞机、坦克车、重炮和大量步兵的联合火力,向我阵地压迫,日夜不断,二十四日的激烈战斗达到最高潮,我高团以死守连防山,全团牺牲殆尽,团长高鹏即于是日阵亡。
敌人最初的企图粉碎二十四日的恶战,他们使尽了“皇军”所有的力量,竟然撼动不了小小的连防山,我军虽在任何猛烈的飞机大炮攻击之下,始终未稍慌乱,结果敌人便不得不用步兵冲击,在此开阔地形之上与我短兵相接,其伤亡之大当可想见。
铁的阵地粉碎了敌人
除了连防山的争夺战外,虎皮山的争夺战也是非常激烈的。
虎皮山是一个小高地,敌人为了夺取这一个据点,曾经拼命地增兵冲击。二十五日的恶性争夺,我阵地得而复失者数次,结果敌所得者是一次悲惨的重创,而其所失者是千余具尸身。
铁打的阵地碰碎了敌人的头颅,二十日以后敌人改用夜袭,但是夜战本是我们的拿手好戏,敌人在几度尝试之后,不过又多领略些更大的苦头而已。虎皮山下的敌人的尸体都发了臭。某夜,敌人来夺取尸体,经与我演成激战之后,复狼狈溃窜。二十八日敌绕袭艾山以东之涧下沟、大袁庄,我工事家屋被敌炮毁殆尽,敌兵已攀登围墙,我英勇士兵坚守苦撑,遂将敌人击溃,我俘获无数。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三日的苦战结束了连防山一带的大战,敌人以伤亡六七千余消耗万余发炮弹之代价,不过换得我二三村落。
十几天的战斗沉寂了,敌人夺取邳县的愿望破灭了,这一次未知矶谷廉介或土肥原之徒又将怎样去报账才好哩!
延翼竞争运动
鲁南战线从此进入一个转折点,很显明敌人现在已把攻击的重心转向我左方,我××军较为薄弱的一线,现正在遭受着敌人的火力压迫。这正表现了敌人的手忙脚乱,于狼奔豕突无路可通之后,便又一变再变其伎俩,目前的敌人似在准备大迂回。所谓延翼竞争运动,是表现在邳北的沉寂,峄南的激战,郯南的紧张,和微山湖偷渡的准备之上了。
所谓延翼竞争运动,本是欧战时常用的战术,敌对的两军拼命向两翼扩展,图将对方侧翼包围,因此使战线的两翼,越拉越长。敌人这次攻邳北不下,便转而以兵力由峄县向西延翼,出卧虎寨望仙山方而向西扩展。
但是,这种延翼运动,不仅需要很多的兵力,而且还需要整个阵线的配合。以目前敌人在鲁南的兵力而论,防守县尤感不足,其延翼运动之结果,必然是更给我军以攻击之机会而已。
目前郯城左近之敌为数颇不足虑,主力约三千人在马头镇,郯城敌约千人无所作为,一部在大王庄,捷庄冯家窑约二千之敌原为侧击邳县者,已为我包围截断中。
关将军谈血的经验
“五月三日”血污的纪念日,关麟征将军的军部里“云集”了中英美法苏大批记者,世界的视线都集中在这平凡的邳县(今邳州)了。
关麟征将军是一个少壮的战略家,他对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是十分中肯,观察有力透彻。关将军的风度则是十分厚诚坦率,责任心极重,生活极朴素简单。这是青年本色和黄埔生的传统的精神,关将军的僚属皆精明果敢、如张耀明师长,战斗无论如何紧张,向不轻易言“急”、如果到他说“急”的时候,则情况多半已超过危急的程度了。这种精神在抗战建国过程中实是一种自由光明的象征。
关将军很忠实地指出两点经验:第一,只要我军沉着攻守,不动摇不溃退,则我们不会有多大损害,此在邳北攻防战中足可证实;第二,我驱逐敌人,阻止敌人比较容易,消灭敌人较难,这是由于我火力不够之故。敌兵对于枪火威力畏惧心小,而对我大炮迫击炮之压迫,感觉异常恐惧。敌兵攻击精神弱于据守,而士气亦一般低落。我们恰与之相反,过去我军对敌作战无认识无经验,实际等于盲战,现在我们已有了丰富的经验,士兵精神日益勇旺。我们是越打越强,敌人则越打越弱。
就这一点,关将军曾向哈瓦斯记者马菊思指出欧战时法国转败为胜的历史经验,证明我们的胜利是必然的。
鲁南二次会战的最大特色是据点争夺战,鲁南战场上既无“兴登堡线”,亦无“马其诺线”,而每一村一舍,皆我天然国防工事。会战至今,我敌之进退系以一村一镇计,如保定弃守时一退三百里之便宜,敌人是不会再捡了。这在台儿庄北诸战斗中都已说明过,这告知了敌人,中国是越打越坚固,以后再想前进是要步步艰难了。每一个村子的争夺搏战,使敌人的飞机失掉了用武之地,而夜战尤无飞机活动的可能,因此我们前线的士兵称敌机为“风筝”,我军获胜也就极有把握了。
(新蜀报战地记者石宝瑚5月4日发自邳县前方,本文原载于《新蜀报》1938年5月12日报章,发布于:重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