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7|回复: 0

风牛马为什么不相及?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8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风马牛为什么不相及



原创:驾言出游、读行客



近日在微信视频号“林传泽文学”的一期节目中,林老师讲的题目是《风马牛不相及与发情有关》,解释了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的来历,看完之后,感觉还是没有讲的很透彻,这期视频下面很多人的留言也多有争执。我前一段时间读到吴小如先生的《读书丛札》,正文第一篇《说“风马牛”》就是讲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吴小如《读书丛札》(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2年1月初版)按照吴先生的说法,这个成语应分两部分来解读:一是这里的“风”指的是什么,二是在何种情况下“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的出处很明确——《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吴先生引用了很多前人学者注解,说明“风”在这句话的意思应解读为:风情、风流、风骚的意思,“风,放也”,即放荡、放浪。我觉得吴先生的意思是说“风”大约是指动物发情所发散出的引诱异性的气味。钱锺书《谈艺录》开明书店 民国三十七年六月初版吴小如先生所引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引钱锺书《谈艺录》的一段话:《左传》僖公四年:“风马牛不相及”,服虔注:“牝牡相诱谓之风”;《列女传》卷四齐孤逐女传:“夫牛鸣而马不应者,异类故也”;崔篆《易林》大有之姤云:“殊类异路,心不相慕;牝猭牡豭,鳏无世家”;《论衡·奇怪篇》曰:“牝牡之会,皆见同类之物,情感欲动,乃能授施。若夫牡马见雌牛,雄雀见牝鸡,不相与合者,异类故也。……”钱锺书先生的这一段话很明白的解释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不同类的动物即使发情了,异类的动物也感知不到,所以不相及——就是没有关系!联系到《左传》所载当时的场景,可能也在暗讽齐桓公和蔡国为了女人争风吃醋与我楚国何干?甚至再进一步联想——你齐桓公和蔡国的女人不过是动物发情而已,我们楚国可是人类,堂堂君子不与畜生为伍,也感觉不到你们动物的发情味道!(嘿嘿,骂人不带脏字,古人可厉害着呢!)
另外有个小问题:上面吴小如先生所引《谈艺录》为开明书店1948年初版,钱著说《易林》作者是崔篆,而在后来的中华书局版《谈艺录》中删除了崔篆二字,可能钱锺书先生也没有确定,其实《易林》的作者到现在也存在争议,主要是西汉中期的焦延寿和东汉初期的崔篆之争。(2007年11月《社科纵横》有署名于成宝的文章《易林的作者归属略辨》,于成宝认为作者应是崔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