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59|回复: 2

礼有五不随,你知道那五种吗?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2 1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礼有五不随”:这5种礼,再不好意思,也坚决不要随



原创:善品君

《礼记》中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中国是人情社会,走动往来,最讲究一个“礼”字。除了逢年过节送礼收礼,亲戚朋友大小宴席,也都要随礼。随礼,看的是情分,还的是礼节,绝不是所有的礼都要随。俗话说“礼有五不随”,这5种礼,哪怕再不好意思,也坚决不要随!
01 泛泛之交的礼
《朱子语类》有言:“朋友交游固有浅深。”从小到大,从校园到职场,认识的人,结下的交情,数不胜数。人和人的关系,有远有近,有深有浅,最后长久往来的,其实寥寥无几。可有些人,比如多年不联系的同学,没什么私交的同事。谈不上深厚的情谊,也没有灵魂的投契,不过是泛泛之交。当他们需要随礼时,却广发请柬,邀请你务必前往参加宴席。说白了,没有真心,就是为了索取礼金,能占一次便宜就占一次。接到这种邀约,根本没必要搭理,要想显得客气些,就以时间不允许为托词。千万别怕伤面子,硬着头皮去维系这些无关紧要的人情,还被压得喘不过气。毕竟,每日奔波劳碌,早出晚归,才挣得碎银几两,护家人安康。打肿脸充胖子,尴尬的是钱包,受罪的是自己。不如直言婉拒,远离无效社交,懂得节省开支,才是真正的明智。
02 巧立名目的礼
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品好的人,看重的是道义,珍惜的是情分。而品行不佳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看到钱两眼放光。因此,不是所有的宴都要赴,不是所有的礼都要随。如果是红白喜事、添丁进口等人生大事,随礼是理所应当。然而有些人,但凡家中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大摆宴席,广邀宾客。比如开业宴、升职宴、提车宴……各种明目,让人烦不胜烦。这样没有节制地收礼敛财,就是在没有顾忌地消耗情分。你随再多礼,他都嫌不够,与其白白浪费金钱,不如趁早断绝往来。哪怕是近亲,也不能一直忍气吞声,助长这种风气。该拒绝就拒绝,该远离就远离,否则,吃亏的永远是你自己。
03 高额攀比的礼
中国有句耳熟能详的歇后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即使送的礼物或礼金不贵重,但并不意味着情义浅薄。因为举办宴席,图的是热闹欢乐,随礼送礼,表的是关怀庆贺。随礼,就是随大流,亲友间一视同仁,大差不差,便是有礼有节。倘若亲友间,为了面子,为了攀比,一再抬高份子钱的金额。即使经济条件不允许,也难以拒绝,生怕被对方认为“不重视”。甚至从数百节节攀升到数千,令人瞠目咋舌,又使人负重累累。原本随礼的真心与本意,早就变得面目全非,渐渐功利世俗化。正所谓:“人情堪比债,一代传一代。”即使不差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跟风攀比,别让人情成了债。
04 巴结攀附的礼
古语有云:“谒(yè)朱门不如亲白屋。”与其巴结攀附富贵豪门,不如靠近身边的亲朋好友。归根结底,社交的本质,是价值的对等和交换。很多人不懂其中道理,当有钱有势的人设宴时,就想方设法随礼。以为此举能让对方印象深刻,结下一份人情,来日能上门走关系。但事实是,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身边越不缺谄媚逢迎的人。心存攀附的大礼随出去,对方未必会看在眼里、放在心里。若是不请自到,还势必会让对方感觉不懂分寸,心生反感。《红楼梦》中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随礼是门学问,比起用钱攀附,不如提升自己,用实力打动,方为正道。
05 有去无回的礼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任何人际关系,无论多亲近,都是相互的。有来有往,珍惜这段情谊,感情才能细水长流。若是有去无回的礼,对方连起码的回礼都不愿意,大可不必再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重的并非是钱财,而是对方的心意。你随礼时,对方笑脸相迎,你邀请赴宴时,对方装聋作哑。这种人,理所当然地单方面索取,把别人当成傻子,人穷心更穷。若不果断划清界限,不仅浪费金钱,更浪费感情,徒留胸中气恼。将自己的礼节和心意,留给那些知礼明理的人,才不会辜负了一腔热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5-3 2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5-5-9 13: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