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6|回复: 1

“六亲不认”的六亲包括那些人?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15 1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六亲不认”的六亲包括哪些人?




原创:小霍



我们常用“六亲不认” 形容一个人绝情,对亲情不管不顾。那 “六亲” 到底包含哪些人呢?其实“六亲” 的说法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随着时间流逝,它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
先看先秦时期,儒家经典《左传》记载:“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 。那时,宗法制主导社会,家族传承至关重要。父子关系是传承的根基,父亲要把家族的本事、规矩传给儿子,儿子肩负延续家族血脉的使命。兄弟之间也很重要,一起经营家族产业,碰上外部纷争能携手应对。姑姊,也就是姑姑和姐妹,虽然会因结婚进入别家,可她们和原生家族的情感纽带一直都在,在维系家族女性情谊、传递信息方面作用独特。甥舅关系跨越父系和母系家族,在传统社会里,舅舅对外甥的成长、婚姻大事往往有特别的话语权。昏媾指夫妻,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才能兴旺,反之则可能陷入困境。姻亚涵盖因婚姻结成的亲家等亲属,大大拓宽了家族的社会网络,在家族社交和经济往来中地位重要。这种对 “六亲” 的界定,精准反映出当时社会以血缘为核心,通过婚姻拓展关系,构建稳定社会秩序的需求。
而道家经典《老子》在 “六亲” 的说法上,和《左传》不太一样。《老子》没有明确指出 “六亲” 具体是哪些,不过从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后人的解读能推测出,它所说的 “六亲” 倾向于父、母、兄、弟、妻、子这六种核心家庭成员。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觉得核心家庭是人们情感和生活的依靠。家庭和睦时,亲情无声地滋养着每个人;要是家庭不和谐,孝慈等美德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左传》涉及的宽泛社会关系比起来,《老子》更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聚焦家庭内部的情感交流与责任担当。时间来到汉代,贾谊在《新书六术》里对 “六亲” 有了新的解释:“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 此之谓六亲。”这时候,“六亲” 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以父系血缘为线索,层层延伸到从父昆弟、从祖昆弟等远房亲戚。这一变化和汉代重视家族宗法、门第传承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在当时,一个庞大且秩序井然的家族体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有力支撑。详细划分 “六亲”,能让家族里的每个人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和秩序。
到了现代社会,家族结构越来越小,传统的宗法秩序也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
“六亲” 不再局限于古代的严格定义,而是宽泛地指代所有亲戚。虽说形式变了,但亲情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里的核心地位始终没变。遇到困难时,亲情是有力的支持;日子平淡时,亲情也是心灵的安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5-18 2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