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11|回复: 2

新华日报:邳州梁王城遗址,埋在黄淮大地下的一部厚重史书!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4-4-30 17: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南京
新华日报:邳州梁王城遗址,埋在黄淮大地下的一部厚重史书!
时间:2023年7月27日    来源:交汇点新闻-新华日报(江苏)
作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梁王城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城址,是研究黄淮地区人类文明起源和文明演进的“活教材”。
2013年《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史前卷》出版;2023年,《梁王城遗址发掘报告商周卷》出版。两书出版相距整整10年,可见考古工作之漫长和艰巨。今年恰逢梁王城遗址发掘二十年,记者采访相关专家和考古人员,探寻史前时期和商周时期邳州梁王城有哪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以及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梁王城曾是春秋徐国都城
“梁王城遗址是深埋在黄淮大地上一部厚重的史书。”梁王城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林留根教授感慨道。
梁王城遗址位于徐州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苏、鲁两省交界之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梁王城遗址,2003年夏秋筹划启动遗址考古发掘工作,2004—2009年,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邳州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
如今在邳州博物馆,可以看到一面有多种颜色组成的墙面,这是根据梁王城遗址文化层剖面做的复原。每一种颜色的土层,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时期。
邳州博物馆馆长程卫当年也参与了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些地层中最底层的是大汶口文化(因山东大汶口遗址而得名,距今约6500—4500年),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因发现于山东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600年至4000年)、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六朝、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地层。“约5米高的文化层,凝聚的是5000年悠久历史。” 程卫说。
考古工作表明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春秋中期,城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这里很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非常幸运的是,梁王城遗址大部分被黄泛泥沙层所淹没,因此遗址保存状况良好。” 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原丰对当年的发掘记忆犹新。
梁王城属于什么样的城池?“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资料看,梁王城遗址在春秋时期应该就是古徐国后期的国都,最终被吴国所灭。”原丰向记者还原了一段遥远的历史。
徐国的先祖为伯益,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被封于徐(今邳州、郯城一带),建立徐国。其后,历夏、商、周三代,徐国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到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君主)统治时期,徐国君主为徐偃王,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盛,有36个邻国向其朝贡,疆域扩大到苏北、皖中、鲁南等广大地区。周穆王和徐国终于发生战争,徐偃王被击败后,为避免生灵涂炭,于彭城(今徐州)一带山林隐居,百姓跟随他的有上万人。周穆王让徐偃王的儿子继续统治徐国,此后,徐国有了数百年的太平时期。
春秋时期,徐国国力有所恢复,但已大不如前。公元前512年,吴国阖闾派孙武、伍子胥北渡淮河讨伐徐国,引泗水淹徐。徐王章禹自知不敌,降吴遭拒后,携王室宗族弃国而走。徐国共经44代国君,计1600年左右。
为什么叫梁王城?因为城址附近有梁王城村,但梁王是谁,徐州市史志学会副会长李世明表示目前有不同的说法。综合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民谚传说,梁王城应为“徐王城”,其建造者是徐粮王(有学者认为应为徐糧王),所以被后人称作“粮王城”,后演变成良王、梁王。至于徐粮王的真实身份则还需进一步考证。
梁王城的形制特征、平面布局是怎样的呢?林留根介绍:“城址由大城和小城组成,平面形状呈‘凸’字形,功能分别相当于郭城和宫城。”大城由城墙、城壕围合而成,总体平面形状近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稍短。小城处在全城地势最高处,高于城内活动面约5米,是俯瞰整个城址的中心和制高点,突出了王权地位,即老百姓常说的“金銮殿”。城址依山傍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备的防御体系。
梁王城城址为什么是古徐国后期的都城,林留根列举了一些依据:梁王城作为徐国国都,大城与小城的双城制格局,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国都的形制格局一致;同时,不论是建城年代还是建城地点,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都极为吻合。
“梁王城修筑了周长4200米,25米宽、15米高的城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绝对是一个浩大工程。”林留根说。
5000年前这里是一片“福地”
梁王城遗址最底两层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揭露了史前时期较为完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填补了苏北地区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阶段的考古学文化空白,为研究区域文化谱系和类型有重要意义。”原丰认为这是遗址的主要成果和价值之一。
据程卫考证,黄帝长子少昊被尊为白帝,是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少昊一族统治东夷时间较长,考古发现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大约在距今6000多年前,有一支东夷人南下,当他们来到今天邳州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时,发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于是决定留下。当年东夷人生活的地方,就是邳州的三个“国保级”文化遗址:刘林遗址、大墩子遗址、梁王城遗址。
那么五六千年前梁王城遗址的先民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当年这里有河、有山、有高地,很适合先民生存,从出土文物可看出他们过着安宁幸福且质量较高的生活。”林留根称这是先民们难得的快乐时光。
遗址出土有不少石镰、石锛等农具,打造精细,磨损严重,表明这里有较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发现了大量的捕鱼工具网坠,在生活区和墓葬里还发现鱼骨和鱼刺,表明捕鱼在当时已相当发达;从发现的动物骨骼来看,当时的先民已驯养了猪和狗,有稳定的肉食来源,獐牙和鹿角则表明狩猎也是他们获取肉食的重要方式;土里到处有丽蚌壳,丽蚌这种生物生活在大面积的淡水区域,这些吃剩的壳表明先民有充足的食物。
遗址发现了纺线用的石纺轮和缝纫用的骨针,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纺织业。同时,纺轮多出土于女性墓葬中,与狩猎、战争活动相关的钺和镞则多出土于男性墓葬中,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且具有“男主外,女主内”的特征。
在墓中的随葬品中,只发现了6枚骨箭头。武器稀少可能是因为很少有战争,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资源足够丰富,部落之间不必因抢夺而发生冲突。
他们不仅“衣食无忧”,还有美酒可饮。不论男女,墓内随葬的基本都是酒器,最多的达到30余件。酒器有高档的如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酒杯,低档的如大大小小的杯、壶等,都贴身放在墓主身边。
他们住的也是“豪宅”,因为在遗址发现了“红烧土”。林留根表示,原始社会人们是用泥筑房,这是普通的住宅,生活好的居民就开始注重“装修”,就是将泥用火烧成红色,这样的墙体不仅更加结实,而且能够防潮,人住在里面会更加舒适。
这些先民虽然处于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但是已显露出了非常高的创造能力。遗址发掘出大量陶器,有鬶、罐、鼎盛、豆和背水壶等许多种类,最为珍贵的是黑陶中的蛋壳陶。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烧成的黑陶像被油漆过一样,光亮得能照出人的影子。蛋壳陶胎体最薄的仅为0.2毫米,且还有镂空。“因为薄胎在烧制时极易炸裂,生产难度很大,所以这样的工艺简直是个奇迹。”程卫说。
女性地位高,还有拔门牙习俗
5000多年前的梁王城呈现怎样的社会特征?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数量、种类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分化程度以及风俗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墓主大多是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是梁王城大汶口文化墓地,却是女性多于男性,这种现象极为少见。根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孙浩然统计分析,梁王城遗址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可分为三期,其中一期早段保存状况较好的成年单人墓葬共22座,出土随葬品302件。其中,男性墓葬5座,出土随葬品50件;女性墓葬11座,出土随葬品171件。男性墓墓均随葬品为10件,女性墓墓均随葬品约为155件。
一期和二期都是这种情况,二期时还有扩大的趋势,孙浩然认为这是当时社会的常态,即梁王城大汶口文化聚落中女性可能一直多于男性。与性别相关的社会分化也已经出现,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虽然部分男性曾因参与战争获得和女性相当的社会地位,但社会一旦趋于稳定,女性的地位就会明显高于男性。
在墓葬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埋葬的成人大多少了两颗门牙。这是什么原因呢?林留根认为,在古代华夏人眼中,大汶口文化属于东夷,东夷人有拔门牙的习俗。拔掉门齿影响发音和进食,这样做肯定不是出于实用,而是追求某种精神力量。
程卫发现每个墓主人都戴着一顶“陶制的帽子”,有的用陶盆、有的用陶鼎,加上成年墓主人大多少了两颗上门牙,他认为这可能源自东夷人变头与拔牙两种习俗。东夷人崇拜鸟类,穿衣打扮、容貌举止都模仿鸟的样子,变头是模仿鸟的头部,拔牙则是象征鸟嘴。
墓葬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解的现象。比如一般是母子合葬、夫妻合葬,而一墓中两名男子合葬,为首次发现。更令人惊异的是,他们的身高都在1.8米以上,比其他墓穴中的先民都要高。通常生活优裕的人个子才高,而这座墓中一件随葬品都没有,表示墓主是穷人。此外,其他墓主都是头东脚西,只有这两位“高人”是头南脚北,留下了很多谜团。
(本文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民仆)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3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24-5-1 20: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中国
这家伙又重现江湖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4-5-8 20:3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南京
徐州“老祖宗”邳州:徐州得名源于古徐国,东夷赢姓徐国圣都即今邳州梁王城遗址!……(简化版)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邳州大墩子遗址、邳州刘林遗址、邳州梁王城遗址(东夷赢姓徐国圣都、诸夏故都)佐证徐州“老祖宗”邳州古称少昊遗墟、邳国、下邳、东徐州、武原、良城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3000多年建城史为国际承认信史!徐州得名源于古徐国(又称徐方、徐戎、徐夷)。远古以来,东夷(族)集团的一支淮夷部落徐夷族,生息繁衍于古淮河水系沂沭泗流域地区,约在中国商朝即商代(一说中国夏朝任姓邳国故地分置,史志典籍记载周朝改邳国置徐国)建立自己的国家,名为赢姓徐国为东夷盟主国……中国周朝鲁昭公三十年(公元前512)冬十二月姬姓吴国灭赢姓徐国。此后,徐国故地以及周围地区演变而称徐州,这是地域地理意义上的华夏九州中的徐州。
  徐州的名称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自然行政区名称,它是华夏九州之一,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二是作为城邑名称,徐州前称彭城,源于传说中尧帝时期彭祖的“大彭氏国”;三国时,曹操由下邳城迁徐州刺史部治彭城,州城所在的彭城始称徐州;三是作为政区名称,始于西汉,汉武帝刘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初置刺史部 十三州”,徐州为其一。历史上有徐州、北徐州、南徐州、东徐州、西徐州之称谓,除指现徐州市境(含邳州市境)域内的实土州外,尚包括流寓境外无实土的侨置徐州。
  徐州是“老寿星”彭祖的封国,彭祖楼原位于徐州城墙西北角,在彭祖祠内。彭祖楼下有彭祖墓,是为了纪念彭祖而修建。彭祖楼规模雄伟、造型端庄、别具一格。明代毁于黄水。新彭祖楼在徐州市境内中国淮海文博园内,占地78亩。主楼五层,副楼二层。
  原始社会末期,尧帝封彭祖于此,建大彭氏国,号称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春秋为子姓宋国彭城邑。战国属羋姓楚国。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初置彭郡于彭城,寻废,改置彭城县,属泗水郡。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下相即宿迁人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汉高祖刘邦时为楚国都城。王莽时改楚国为和乐郡。东汉复名彭城,章和二年(公元88)又改楚郡为彭城国。
  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这是彭城称为徐州的开始。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分全国为19州,徐州为19州之一,治彭城,领郡国七。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以淮水即淮河为界,分徐州为南、北二州,北徐州治彭城。南朝宋永初二年(公元421)改北徐州为徐州,治彭城。北朝因之,北齐置东南道行台,北周置总管府。
  中国隋朝初年,彭城亦为东南道行台、徐州总管府、徐州、彭城郡四级政区的治所。隋文帝杨捡开皇三年(公元583),撤销郡一级建置,徐州直接领县;隋开皇七年(公元587)罢东南道行台;隋炀帝杨广大业四年(公元608)罢徐州总管府,改徐州置为彭城郡。
  中国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彭城郡置为徐州。五代梁国、唐国、晋国、汉国、周国都置有武宁军节度使及徐州,治彭城。北宋分天下为15路,徐州属京东路。南宋时淮北被金国占领。中国元朝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置徐邳路及徐州,治彭城。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徐州路降格为下州名为武安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归德府。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直隶南京,洪武四年改属凤阳府。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升格徐州直隶州改置为徐州府,辖1州7县(邳州、铜山县、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宿迁县、睢宁县),同时置铜山县为府治。
  民国元年(1912)废徐州府设县,属地附廓铜山县,属江苏省。1914年,江苏省置金陵道、苏常道、沪海道、淮扬道、徐海道五道,徐海道道治铜山县城(今徐州城区),辖县12。1928年,道废除,1945年,析铜山县城郊地区置徐州市,与铜山县同城而治。
  民国抗战时期徐州建置多变不作赘言。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徐州市置为山东省直辖市,原辖县大部分属于山东省鲁中南行署区和苏北行署区与其没有隶属关系。1952年底,华东地区的江苏酝酿重新建省,徐州市置为江苏省的省辖市,徐州原辖县由山东临沂专区、苏北淮阴专区等专区归建。同时置徐州专区(1970年后称徐州地区,1978年复称徐州专区),亦驻江苏徐州市。徐州地区曾辖赣榆县(今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1983年划归地级连云港市,同年江苏撤销地区专员公署,实行市辖县的建置,徐州地、市合并,原徐州地区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县和新沂县6县并入,徐州地区改为地级徐州市。现地级徐州市代管2个县级市(新沂市、邳州市)、3个县(丰县、沛县、睢宁县)、5个区(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铜山区、贾汪区)。(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