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6|回复: 1

为何古人讲“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25-5-13 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为何古人讲“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 ?



原创
小霍




或许好多人都会心生疑惑,一个人进庙,不过是去参观而已,两个人一起看井,也不过是个平常举动,古人为什么会特意强调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 呢?
先说 “一人不进庙”。古代的庙宇大多位于偏远幽静之处,远离人群聚居的热闹市井。像一些深山古刹,周边常常是荒无人烟。
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更是滞后,一旦在庙中遭遇意外,根本无法及时获得外界的援助。而且,古代的庙宇建筑多以土木结构为主,历经岁月的侵蚀、风雨的洗礼,很多庙宇年久失修。《清稗类钞》中曾记载过这样一则真实事件。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林福的商人外出经商,途中遇雨,急于寻找避雨之处。恰好路旁有一座略显破旧的庙宇,他便匆忙躲了进去。这座庙宇因多年无人打理,破败不堪。林福刚进入不久,一阵狂风袭来,庙宇本就摇摇欲坠的屋顶瞬间坍塌,林福躲避不及,被重重地压在了废墟之下。待雨停后,路过的行人发现了坍塌的庙宇,赶忙叫来附近村民帮忙救援,可当众人找到林福时,他早已没了气息。除了建筑本身的隐患,庙宇还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藏匿之所。在社会治安不够完善的古代,一些江洋大盗、逃犯会选择庙宇作为临时的藏身据点。若是孤身一人进入庙中,就如同羊入虎口,毫无反抗之力。
再来说说 “二人不看井”,这句俗语同样蕴含着古人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刻认识。两个人一同在井边,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可能暗藏杀机。因为在利益面前,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往往会暴露无遗。一旦两人之间有了利益冲突,或者其中一人心里藏着嫉妒、怨恨,在看井的这个瞬间,恶念可能就会爆发。趁对方专心看井、毫无防备的时候,将其推下井,这种事在没有旁人见证的情况下,真相很难被查明,行凶者也很容易逃脱惩罚。在历史上,因利益冲突在井边发生的悲剧数不胜数。
古人的这些告诫,虽然诞生于久远的过去,和如今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可里头蕴含的智慧,到现在也依旧闪闪发光。如今,监控摄像头随处可见,治安体系愈发完备,日子安稳又踏实。但千万别因此就放松警惕,危险和人心的复杂,并不会因为时代进步就彻底消失。不管是走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置身于偏远陌生的角落,我们都得时刻保持警醒,多留意身边潜在的隐患,看清人性的多面。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稳稳地守护好自己与身边人的安全,把生活过得平安顺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5-5-18 20: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