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400|回复: 113

做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0:59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6-28 11:0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无锡
村镇干部,有几个达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1:3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流金岁月门前的遐想

       四川峨眉生产的发动机 配件陈楼农机维修点买不到,必须坐农巴去趟县城,跑遍了全城的所有配件点已是华灯初上,对没坐过公交出行的我,4路.17路公交的行驶线路脑子里一片茫然,站在这里等一会也许会实现我的希望。抬头望去流金岁月的 门头灯亮了,绚丽而又柔和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在城市繁星似的灯光中那么吸引人的 眼球。这不是 香港电视广播公司2002年制作的商战电视剧的名字吗?一幕幕剧情不断在脑海里涌现。望着人流如织 的休闲娱乐场所“流金岁月"心中又不禁浮现出阵阵感慨,这灯光虽然没有商场、广场悬挂的LED大屏幕那么炫耀,但它玲珑剔透,包间豆绿色的窗帘也透露出浅红色的柔和、暧昧。不与马路上霓虹灯和其它门头字幕灯、广告灯争高低,淡淡的灯光却以无言的行动响应国家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天下第一路水杉路城区段车水马龙,周围一片杂乱喧嚣。但流金岁月在欢闹的夜景中显得那么古朴典雅,让专程赶来和路过的人驻足观赏,它的造型设计把中国古典美和现在美完美结合,把美学艺术发挥的淋淋尽致。大厅内不时飘出歌手周冰倩深情悦耳的<真的好想你>,更增添了几分文化底蕴,这一切让广场上大妈的扇子舞、“我是一个小苹果”黯然失色。
      门外几位年轻艳丽的姑娘,身着古代服饰如嫦娥奔月犹如仙女下凡,行走起来飘飘悠悠,他们把虔诚和真挚挂在脸上,洋溢盈面的温柔和热情,吸引着革命同志加兄弟。不管是喘气冒出大蒜味“蒜你还很”的富商、口叼名贵香烟的款爷、酒气扑鼻满嘴脏话的地痞、精神疲惫的民工,还是带着近视镜稚嫩洒脱的学生都一律平等,在这里没有社会阶层的高低之分 ,在这个冰清的夜晚去温暖空虚或受创伤的心,那种爱岗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看着我已忘记等待已久早已过去的最后一班车。感动至深脑海中浮现出王昭君出塞的情景,为使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呈现出“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想到康熙王朝的蓝齐儿为国家大业远嫁蒙古为父王稳定和剿灭葛尔丹奠定基础。想到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被刘宗敏掳走吴三桂逐引清兵入关。浮现出年年被评为党的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公费从美国旅游归来看不懂英文说明,多服一粒伟哥一丝不挂的累死在一位20岁女孩床上的湖南省张家界工商局张黎圣喜,他的光荣牺牲减轻了湖南人民的负担,老百姓悲痛欲绝送来挽联,上联;赤条条来深入裙中海棠树上梨花颤,下联;光溜溜去牡丹花下嫩草尚绿老牛归,横批;出生入死。走完了光辉灿烂的一生,其家人要求法医给一个好听的死因,法医挥笔写下:舒服死了。不愧为使人民大众的老黄牛,起敬之余更让我为这位肉毙贪官的女英雄肃然起敬!在这里尽管他们分工不同,但不分贵贱高低,日夜挥汗如雨任劳任怨的工作,在心灵与肉体碰撞中,在喘着粗气和呻吟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劳动光荣和快乐。她们的付出为这座城市减少刑事犯罪,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出青春和力量。
     在出入流金岁月的人群中,我惊讶的发现几张极为熟悉的面孔,我们村两委主要领导和成员,书记、主任、民兵营长、青年书记、服务站长,不正是他们吗?白天他们为开发商征地、拆迁走村串户苦口婆心做工作,遇到粘缠户、钉子户不惜失去做人尊严屈驾下跪叩头,特别是村主任在占地补偿老百姓树木时卡量精确度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六万分之一的纳米,他们的付出把开发商感动的潸然泪下,在名目繁多的回报卡中,流金岁月娱乐中心的消费卡又是那么超凡脱俗。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写下一篇选入高中教材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今天可歌可泣的是我们村的干部,白天他们以征地、拆迁为己任,夜晚还发挥余热,"这些最可爱的人”是最基层的领导,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奋不顾身抛下独守空房的妻子、摇篮中含着奶瓶的孙儿、盼望早早归来耄耋之年的父母,他们像当年转战南北的新四军、八路军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淡泊功名利禄,避开老百姓尖锐而有关注的目光,怕群众发现自己补偿的数子与他们相差甚大,深夜耙掉自己地里的树坑。现在他们从战场上下来征尘未洗又要投入新的战斗。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党员核心模范带头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和这些姑娘彻夜奋战、彻夜长谈,品尝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一对翘首以盼的父母,一个十年寒窗苦读的学生,最后考入大学生村官的阵营,充其量给个副职,轮资格比他们还相差甚远,他们非常懂得也非常珍惜每一次来这里的机会,都说自古官民是水火,在这里他们是鱼水之情,在这里鸳鸯戏水情深似海。S270的北移,破灭了开发商一夜暴富的幻想,热带植物园的观音菩萨也没能拯救这位商人以店养园的美梦,辣子村已是“山河依旧主人非”,最终演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锦绣门前道路阔,百万欠款更与何人说?
     不知何时《我是一个小苹果》的喧嚣静了下来,那轮新月西沉已无踪迹,老百姓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他们和流金岁月的姑娘们的大事还在进行。有这样的村干部是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村民之大幸、何愁不国富民强、国泰民安?老百姓又怎么能不安居乐业?我默默地祝福这些公仆们保重身体。
       一辆出租车突然停在我的面前,“请问师傅你在等车吗?去哪里?”打断我的思绪,我不情愿的答到:“去省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1:5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又 送走了一届弟子,让他们跨出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祝愿孩子们坚强的走下去,继续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和人生的辉煌。非常自豪、非常有成就感,终于有时间来逛论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6-28 15:08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路过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8: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八百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就这样写到:“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8: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八百年前南宋诗人陆游就这样写到:“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6-29 20:4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6-29 2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6-29 20:53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是无私的奉献,特别是基层领导那是老百姓的父母官,是人民群众的依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7-6-30 08: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山东济宁
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6-30 13:22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转:魅力邳州的文章,思念为邳州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一辈干部
         
邳州人李清溪绿化的故事》绿化新安县和邳县,奠定今日绿色新沂的基础和绿色邳州的基础!
原题:青天不老——李清溪绿化的故事
      去年(2005年)金秋,从报端上获悉,93岁的原徐州地区行署顾问、江苏省正厅级离休干部、邳州人李清溪荣获“老年奉献奖”。在此之前,耳里早有“李青天”的传闻。我想,党的队伍里好干部很多,这是不辩的事实,但众口称“李青天”的人,凤毛麟角,寿登耄耋之年又获大奖,这里一定有很多故事,值得报道,就决定去采访他。可是,老人不在家,据他女儿说去了邳州。邳州市委市政府老大院(今邳州人民公园)内有他终天之慕的99棵水杉树。于是,我驱车去邳州。
      邳州市委市政府老大院坐北向南,院内一行行挺拔俊逸的水杉,正值风清气爽之时,实令人心旷神怡。树下两位老人,一男一女,男的尽力伸开双臂,合抱一棵水杉,女的在一旁笑他太痴。我走近一看,正是李清溪和戴夫人。
      当听说采访他获奖的情况,老人的精神抖擞,气度轩昂,红彤彤的脸上特别神采,浓密的睫毛下,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好似将老年的衰弱甩掉背后,留在他身上的苍苍白发和凛然难犯的尊严,健步偕同戴夫人和我走进邳州市老干部局办公室。
    青山着意化为桥
    沂沭两岸添华光,马陵山麓正气张。
    这是李清溪1990年春重游旧地马陵山写下的诗句。
    1949年9月,解放战争的硝烟即将散去。36岁的李清溪听从组织安排,解衣卸甲,从上海军管会调到苏北行政公署区淮阴专区管辖的新安县(今新沂市)任首任县长,新安县由邳县(治今邳州市邳城镇)、宿迁县(治今宿迁市宿城镇)、东海县、沭阳县四县边区析置即今江苏新沂市前身,新沂市行政建置肇始于1928年邳县东区,中共宿北县是在邳东区的基础上经过发展壮大建置新安县(今新沂市)。宿北大地经过宿北大战淮海战役创伤的新安县(今新沂市),到处是天灰灰,地蒙蒙,山秃秃,水浑浑;村庄上,弹痕累累,萧条凄凉;黎民百姓,衣不遮体,食不饱腹。李清溪面对如此惨状,立誓要洗涮战争带来的罪恶。
    要致富,先植树。李清溪想起小时候在家乡邳县的村庄上焦拔贡,他喜欢栽树,凡是他家的宅前屋后,院落田头,都栽上树,每到夏日农民收庄稼时,都要跑到他的田头树下乘凉,认为他家富就富在栽树上。李清溪决心要从植树做起。
    新沂市新安镇南五公里处,有座马陵山(今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面积60平方公里,是苏北平原上难得的自然景观,司吾山是马陵山主峰,古邳州宿迁县司吾镇现置为新沂市王庄镇(今新沂市马陵山镇),这里是东周钟吾国都治和司吾县旧址。在那里有历史悠久与邳州大墩子遗址和邳州刘林遗址一样是距今6000多年新石器时代的新沂花厅文化遗址,有清高宗乾隆皇帝盛赞邳州宿迁县“第一江山春好处”的御赠,有许许多多曲折动人的民间传说,有历代名人雅事记载,有宿北大捷指挥所旧址,有陈毅元帅留下的雄壮诗篇:“敌到运河曲,聚歼夫何疑?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戴之奇系蒋介石第六十九师师长),也有邳州籍革命英雄李清溪等人跟随陈毅在宿北大捷中留下的脚印......李清溪回想当年,豪情满怀,决心先把马陵山绿化起来。邳州人李清溪作为新安县(今新沂市)首任县长给马陵山植树造林采取的措施是:封山造林,禁止砍伐;栽植松柏、竹子,保持常绿;建立树木苗圃,为全县绿化提供苗木基地。当时,是岁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牛马十死八九,民不聊生。李清溪从抓救灾入手,从外地调拨粮食、蔬菜、衣服,抢救百姓的生命。在这艰难困惑的条件下,李清溪又同百姓一道,咬紧牙关,勒紧裤带,从马陵山脚下三里远的新沂河挑水栽树。
    马陵山变绿了,李清溪又带领百姓用山上的苗圃向新安县(今新沂市)全县扩展,大搞植树造林。首先把新安县驻地镇新安镇的街道、院落栽上树,接着又向农村的道路、河旁扩展。孰料?天不作美,春天栽的树,到了夏天,暴雨连连,洪水肆虐,一场洪水冲没了。新安县(今新沂市)地处沂河、沭河、泗河引洪汇合处,每年从山东沂蒙山区泄入的洪水,都要流向邳县(今邳州市)和新安县(今新沂市),注入骆马湖,再东入黄海。当时河床淤塞,不能顺利渲泄,经常溃堤泛滥,洪水所到之处,庐舍荡然,禾苗无存。群众流传着一首民谣:西北冒闪头,百姓发了愁,洪水似猛虎,十年九不收。地理环境逼着新沂县(原新安县)政府实施“导沂(河)整沭(河)工程”,李清溪任总指挥。
    一天,李清溪在工地发现民工们三个一堆,五个一群,光着身子抓虱子。李清溪脑子里一下子懵了。历史上有过“虱处裈中”的典故,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当年(公元1812年)法国统帅拿破仑侵略俄国,最终大败而归的原因是虱子,它传染了斑疹伤寒症。他再走近一看,民工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心里不由得打起寒颤。他回到指挥部,立即向上级反映:一要消灭虱子;二要放民工一周假,养好身子再干。灭虱的请求,立即获得上级批准,中央防疫站很快派卫生队到工地。可是放假一周,上级没有同意。李清溪又亲自找上级力争,说明虱子的危害在于民工们的衣食住行的环境,要改变环境,让民工身体恢复健康,需要一周的时间。上级同意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工地。不到一周的时间,虱子消灭了,民工们吃胖了,劲头也足了,工地上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劳动场面。有的民工拉住李清溪的手,流着泪说:
    “李县长,你是青天啊,有你在,俺们还怕天塌下来吗?!”
    李清溪回答说:
    “我的名字叫清溪,现在河道还没治理好,清溪也不够,怎能叫青天?将来,咱们把河道疏通了,四旁栽上树,种植大花园,庄稼大丰收,百姓丰衣足食。到那时,头顶一片蓝天,脚踏肥沃土地,再回头看看,咱流的汗,值!”
    后来,李清溪的名字和他的事业精神,在新沂县(原新安县,今新沂市)3万民工中间演绎成“李青天”。
    天底下没有平坦的直道。当工程进行到同宿迁县(今宿迁市)交界处的嶂山,是岭地,约有2平方公里,52万土石方。民工们手举洋镐,每刨一下,火星四溅,只留下一个白点,就象蚂蚁啃骨头,一点点凿。这时的“李青天”化成了群众的力量。工地上没有一个民工叫苦的,没有一个民工退缩的,仍然保持着热火朝天的气氛。《人民日报》的记者感动了,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感动了,在工地拍摄记录片;各级领导感动了,纷纷组织代表团进行问慰。
    苍龙锁住了,李清溪又带领群众在新沂县(原新安县,今新沂市)全县大搞植树造林,改造田园。秃山变绿了,河道路旁变青了,天空变蓝了,李清溪的工作也变动了。1956年春天,江苏省委决定把新沂县(原新安县,今新沂市)县委李清溪调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江苏省林业厅工作。从此,他同树木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
    天下第一水杉路
    邳苍大地水杉林,
    绿色长廊胜古今。
    四方来客齐称颂,
    爱我故乡总是春。
    这是李清溪在一九九一年四月游览家乡邳县(今邳州市)水杉路所感。
    李清溪在江苏农林厅工作时,曾说过:
    “江南好,不就是山青水秀!山青水秀不就是水多树多!老家邳县(今邳州市)是‘洪水走廊’,水多树少,要是变成树多了,不也变成江南了吗!”
    正巧,1957年3月,李清溪从江苏林业厅调任邳县(今邳州市)县长。上任前,他特意找到南京林学院一位教授要一些水杉苗,那教授不愿将“掌上明珠”送人。李清溪又只好向良师益友、院长郑万钧教授请求:
    “我调回家乡邳县工作了,很喜欢贵院的水杉树苗,能不能卖给我一些,带回家乡邳县试种,作为礼物献给邳县父老乡亲们。”
    郑院长笑道:
    “你这份礼物非同一般呀。这类树苗很贵重,在世界上基本绝种,我和其他几位专家在40年代从鄂北深山里采来的,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活化石’。”郑院长的话音停一下:“你愿意试验,我可以说服经管的人忍痛割爱供给一些。但是,不能多,100棵吧。”
    院部人员以每棵5角钱计算,付给李清溪100棵水杉苗。他如获至宝,立忙掏出50元,连声感谢。他辞别尚在南京医院的老母,用蒲包小心翼翼地裹着沾满湿土的水杉苗,沉甸甸地提上了火车。
    贵重的水杉苗栽在哪里呢?李清溪考虑再三,一股温馨情致从心头升起,召开邳县政府大院(邳县人民政府大院旧址即今邳州人民公园)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动员会,要求将水杉苗全部栽在邳县人民政府大院内,还规定“门前三包”:栽在谁门前,谁负责成活。阳春三月,在邳县人民政府大院里率先奏响了叩壤的镐音。从此,他每天上下班都要走近看一看。工夫不负有心人。水杉苗沐浴着明媚春光,长出了孔雀毛一样稚嫩新叶,春风拂过,犹如绿羽翩跹。
    李清溪以一种敬业精神种水杉、管水杉,100棵水杉苗成活99棵。99棵水杉一年一个样,绿得苍翠,绿得深沉,绿得潇洒,拔地向上,俨然象伟丈夫,让古老的生命在邳州大地这当热土焕发出蓬勃生机。李清溪为了把邳县水杉发扬光大,绿遍邳县全县、全国、全世界,在林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试插育苗。1959年邳县培育出第一代水杉树苗。先是春日剪干枝扦插,后又试出夏日嫩枝扦插,再试植幼树套盆土扎根分棵。1960年李清溪由邳县(今邳州市)调任徐州地委任秘书长时,高高的99棵水杉树繁衍出无限新的生命,一代代幼苗遍布邳县各地。
    水杉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1975年,李清溪再次返家乡邳县(今邳州市)任邳县县委副书记,邳县人民政府大院内高高的99棵水杉树,冠如绿塔,挺拔俊逸,直插云霄。他喜在脸上,谋划在心头,一种新思路在孕育着。
    邳苍公路原是李清溪的“尴尬”之作。在大跃进年代,邳县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有一天,省里一位大人物来邳县红旗公社(今邳州市戴圩镇)考察。不料,中途遭遇暴雨,轿车陷进泥里,那位领导大发雷霆:“这就是你当县长的政绩!”
    说得李清溪脸上火辣辣的。无奈,到庄上选了三条壮牛,把轿车抬到耕地用的木托上,一直拉到邳县县城,告别时,那位领导又扔下一句话:
    “限你三个月,修不出一条公路来,就撤你的职!”
    压力变动力。李清溪召开邳县(今邳州市)全县干部动员大会修公路,邳县县城为中心北到山东苍山县百余里,南到江苏睢宁县百余里,构成了贯穿邳县境内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17年后的今天,他要这条公路变个样。征得领导班子的同意,在邳苍公路两旁将杨树更新成水杉树。
    水杉属是李清溪的命根子啊!
    有一天,他发现邳苍公路两旁刚栽下的小水杉树苗木不知被谁偷去10棵,象火烧火燎似的把邳县公路管理站长找来,命他立即背着粪箕子乔装暗访,一定要查出个水落石出,对破坏者要严加惩办!不容怠慢的管理站长领令暗访,查出偷树的是徐塘村的一个姓杨的青年农民,他把10棵水杉已经栽在门前,整齐的两行。李清溪知道后,又气又喜,亲自送一捆水杉树给这个姓杨的农民,让他将10棵水杉树重新栽到原来的地方。李清溪看到姓杨的农民真诚地把十棵水杉栽好,当即责成他管理徐塘至坝头路段的水杉树,按月付资。姓杨的农民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打一儆百。在他这种负责精神的感召下,沿途百余里,没有少一棵,没有死一棵。
    1982年,新调来的一位邳县县长,看了邳县水杉路壮观景象,顿生满怀敬慕和自豪之情,写下这样一首诗:“欲看水杉树/请到邳州来/百里仪仗队/为君敞开怀。”
    《“活化石”八十里》的作者、《人民日报》记者陈勇进走在邳苍路上,看到水杉树,不由得感慨:“举目遥望一线天/绿色长廊无尽头。”“仪仗排兵别样骄,青春枝干指云霄。”
    1985年,日本客人在乘坐京沪航线飞机上看到邳县的邳苍公路水杉树,大为赞赏,并专程前来参观,称颂为“天下第一水杉路”。邳州人请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为邳州水杉大道命名“天下第一水杉路”题字,刻在石碑上,作为永久的纪念。
    邳州天下第一水杉路的丰碑矗立起来了,人们对水杉树的感情更浓了,不断地扩种,不断地繁育,成材的已达500万株以上,遍布邳州的各个角落,将邳州打扮成“叶茂枝繁随风舞,锦锈邳州第一乡”,风采诱人,美丽壮观。春天,它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夏天,它刺破青天,形如巨塔;秋天,它换上锦衣素装傲霜挺立;即使到了雪花漫舞的寒冬,它身披鹅毛大雪,依旧显得洋洋洒洒。“宾朋来访齐称誉,夹道杉林一线天。”来邳州投资创业的中外客人,不吝文墨,尽情呕歌,形成了邳州特有的水杉文化。
    人间有情树有情。当人们满怀深情地为土地绣上绿装的时候,土地的回报也是慷慨的。据邳州气象局提供的资料,由于邳州形成以水杉树为特色的防护林体系,改善了当地气候,使干旱延缓了1个月左右,保护了庄稼正常生长。邳州的水杉树不仅在国内有市场,还销售到东南亚、欧洲等几十个国家,邳州成为“中国水杉之乡”。
    岠山燃烧绿化情
    离休老人常磋磨,
    当年造林心自乐。
    岠山遍野一片绿,
    优美风光游人多。
    这是李清溪游览岠山后写的一首《老人观岠山》的感怀。
    岠山在邳县(今邳州市)和睢宁县两县边陲,是不起眼的小山,长约三公里,宽约2.5公里,海拔204米。邳州岠山古称峄阳山,又称葛峄山。山虽小,名胜古迹众多。李清溪的出生地,就在离岠山有10里远的邳县议堂乡新李庄(今邳州市议堂镇境内)。在李清溪童年时代,有一件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天,他听婶母讲一桩火案。火案发生在1927年夏天,侄子郭子化是个邳州热血青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应聘于岠山脚下的古邳峄阳小学任教,他计划着实业救国的抱负,把岠山绿化起来,借以创办峰黄植树公司。这样,既可以改变岠山荒山秃岭的旧貌,又可以改革旧的教育方式。说干就干!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郭子化约几个好友到岠山考察,制订实施计划。可是,乡民不知其意,时任邳南一带保卫团团长的宋席珍,心怀鬼胎,造谣宣称:“乡亲们,你们还不知道啊,咱们的岠山出黄金啊,郭子化(郭老前辈是邳州籍的老一辈革命家,他是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创建者、曾任山东省济南特别市首任市长、山东省代主席、卫生部副部长)伙同几个同学,将岠山卖给了外国人,不久就有人开山了,山一开,环山五里以内的老百姓都得搬走,让外国人建高炉淘沙炼金,这一带乡亲们就要遭殃了!......”
    宋席珍这样一煽动,首先激怒了地方豪绅,认为利益损害最大,个个暴跳如雷,去找郭子化算帐。宋席珍又拉拢一些不明真相的乡民,结伙成群,象潮水一样聚拢起来。有的要找郭子化论理,有的要去砸他的家,有的......就在这时,宋席珍来了个乘伪行诈,说郭子化逃跑了。一时群情激愤,满腔怒气又无处排泄,宋席珍乘机带头将郭子化的家放了火。这还不解气,接着又把跟郭子化一同上山的几位同学好友的家也放火烧了。这天,一共有8家房屋被烧,全村变成了火龙,人声鼎沸,鸡犬不宁。宋席珍的嚣张气焰无以复加,乘机带人霸占了学校校田。郭子化从此被逼上了革命道路。
    火案在李清溪幼小的心里燃烧起对岠山的炽情,执拗地要去爬山。
    有一天,李清溪终于征得大人的同意,同弟弟一起去爬岠山。登临山头,胸怀大开,感慨不已,当时立下夙愿:
    “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给秃山穿上绿衣裳!”
    后来,李清溪上学读书,25岁时,抗日烽火燃烧到内地,他积极参加了革命队伍,任邳南县古邳区(今睢宁县古邳镇)区长,宣传抗日,组织地方武装。有一次,日本鬼子进行大扫荡,他带领着区公所的同志被逼上了岠山,岠山光秃秃的,其中几个女同志被鬼子发现,抓了去,押进了徐州军营。李清溪虽然带领武工队进行了营救,但对光秃秃的岠山“怀恨”在心:不仅要消灭日本鬼子,还要把岠山栽上树!
    少则志一而难忘。1957年,李清溪走马上任中共邳县县长。他对岠山,情有独钟,亲自带领邳县数万干部群众,在山上安营扎寨,在山下打井抗旱。餐风沐雨,披星戴月,一个窝一个窝的掘,一担水一担水的浇,历经一年的苦战,终于将岠山属于邳县2万亩的北坡全部栽上了松柏。
    李清溪上任后的第二年,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在岠山召开万人现场会,动员邳县全县群众,大搞植树造林运动。散会时,已到下午两点钟,他到公社食堂去吃饭,厨师专为他备好了酒菜。李清溪生气地对厨师说:
    “今天我在邳县全县干部会议上动员搞绿化,是为了群众造福,不要侵占老百姓的一星一点利益。我要是特殊了,就成了带头违言了。这个酒我不能喝!这个菜我不能吃!”说着,他带着一肚子气,独自回了邳县县城。岠山到邳县县城40多里路,全是步行。从此,李清溪“李青天”的雅号,从那位厨师嘴里传到了社会上,响遍邳县大地,有力地推动着绿化运动的开展。
    他任邳县绿化办公室总指挥,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在邳州城山(洪福山)、艾山等10多个山头植树造林。为了大造气势,他还编了一首《植树歌》,通过广播、文艺演出,向邳州县全县宣传。
    一年多的时间,邳县四旁(路旁、河旁、沟旁、屋旁)被镶上了绿边,邳县(今邳州市)一举创下全国闻名的绿化模范县。一九五八年十二月,李清溪光荣地出席北京群英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会议期间,他还特意到同乡邳州人郭子化(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办公室拜访,李清溪向郭部长汇报了绿化岠山的实情,郭子化老泪纵横,握住李清溪的手说:
    “了不起!了不起!你替我了却了一桩心愿,我衷心地感谢你!”
    现在邳州岠山的树木,枝繁叶茂,挺拔翠绿,成为邳州南部旅游景点。
    2002年秋,李清溪偕夫人光顾岠山,山下的邳州市八路镇的女镇长石启红接待了他。他当着石镇长的面,对当年绿化岠山进行美好的回忆,还向八路镇党委政府提出三点建议:一要把岠山作为建设发展的龙头,招商引资,把岠山变为旅游胜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二要大力发展个私企业;三要家家户户栽银杏,发展银杏产业。为了将此事砸实落实,还同镇长签下“情感契约”,定期到八路镇考察检查。接着,他同邳州市陈楼镇、铁富镇、港上镇、戴圩镇、宿羊山镇等10来个镇,签下同样的“情感契约”。
    石启红年轻气壮,不辜负老一代的期望,带领镇党委一班人马,根据李清溪的建议,进行科学规划,全镇动员,人人动手,再加上招商引资,八路镇发生了巨变。2005年10月,李清溪再次到八路镇考察时,“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修”。村里的农户住上瓦房,条条道路都铺上水泥,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整齐美观,空气新鲜。当他亲眼目睹商家投资在邳州岠山脚下建成“小萝卜头纪念馆”和新崛起的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时,李清溪抚首往昔,诗兴大发,遂写下《老人观岠山》一诗,抒发出久已积压在内心的情怀。
    中国银杏看邳州
    前人栽树后人享,
    此话原是老文章。
    而今青辈齐发奋,
    建设故乡代代强。
    银杏树,俗称公孙树,意思是爷爷栽树,孙子才能摘果。2004年9月16日,邳州市邀请李清溪参加在邳州市港上镇举行的国家银杏博览园揭幕仪式。他触景生情,由衷地抒发了对银杏的深厚感情。
    世界银杏看中国,中国银杏看邳州,邳州银杏看港上。这绝不是夸张之词。据统计,中国银杏占世界85%以上,邳州银杏占全国五分之一,而邳州的银杏基地主要在港上。一九九七年,邳县港上被国家农业专家誉为“天下银杏第一园”;2000年,邳州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优经济林银杏之乡”;2004年邳州港上举办国际银杏节,接纳了国内外银杏专家数千人。银杏节期间,国家林业局的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宣读了关于建立邳州国家级银杏博览园的批复,举行了万人签名推荐银杏树为国树。从此,邳州银杏走出了国门,踏上了世界。
    提到“天下银杏第一镇”邳州市港上镇成片成林的银杏树,凡是上了年岁的人,都知道一九五八年李清溪带领农民栽银杏的情景。有一天,天上下着小雨,李清溪光着头,百姓劝他去避雨,他回答说:“咱们都是一样的,你们不怕雨,我还能怕雨吗?”同群众一起,把港上镇北一条长约五里的公路两旁,全部栽上银杏树,银杏树规格、质量要求都很高。今天,每棵高大、粗壮的银杏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成为港上银杏园中一大壮观。游人留连忘返,啧啧羡美。
    李清溪的银杏情,源于邳州港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九五七年,李清溪任邳县县长,到港上镇去检查工作,发现农户家前屋后都有银杏树,镇里的干部讲银杏树是摇钱树。有一家农民,夫妻俩和儿子分家,什么财产都不要,只要两棵银杏树,一棵银杏树能结几百斤果子,一棵银杏树一年可收入几千元。李清溪听到后,认为找到了致富的聚宝盆,经邳县县委讨论决定,以港上镇为银杏样板,召开干部动员大会,先后在今天的港上镇、铁富镇、合沟镇(今新沂市合沟镇)、陈楼镇、燕子埠、白埠乡(今邳州市官湖镇白埠街道)等乡镇的路旁、河道栽植银杏树。李清溪不仅号召栽银杏树,还动员政府机关干部和家属在大院内栽银杏。四十多年后的今天,邳州的银杏成为产业支柱,银杏茶、银杏酒、银杏酮、银杏胶囊、银杏食品、银杏保健品、银杏盆景......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国际市场的一大品牌,带动着地方经济发展,当地有一首流传的顺口溜,道出了实情。
    一人一株银杏树,吃喝花销有钱路;
    一人两株银杏树,一年一个万元户;
    一人三株银杏树,不愁没钱娶媳妇;
    一人四株银杏树,高楼大厦尽管住;
    一人十株银杏树,一步迈上小康路。
    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称银杏树是“生物活化石”,比恐龙还早。它全身都是宝,集食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种用途于一身。李清溪看准了银杏是致富之路,在离休后的每一年内,都要到今天的邳州市港上镇、铁富镇、官湖镇、红旗乡(今邳州市戴圩镇)、八路镇等乡镇去策划银杏产业的发展规划,签订“情感契约”,定期去信、去电话询问发展的情况。一九九八年底,他和同乡张万瑶(邳州市人大副主任)商量建邳州银杏基地之事,并委托张万瑶向邳州市委递交一封信。在给邳州市委的信中写到:
    “邳州全市有四十多万户农民,每一户在院内、家前屋后栽植三至五棵嫁接的银杏树,多的不限,五至七年后即可结果,从长远利益看,子孙后代就有了可靠的收入。这是个千家万户的事,工作比较艰巨,只要领导下决心,讲明道理,派干部下去,挨家挨户做工作,落实到位,邳州的银杏基地就有希望了。”
    这是多么宏伟的规划啊!
    邳州市委接信后,作为一项议程在会上进行决议,并在冬季绿化专门会议上进行布置。事后,邳州市委书记回复李清溪说:
    “种银杏的规划已经布置下去,行动很有成效,为邳州农村建立银杏基地打下了基础。请李老放心!”
    放心,这是一种承接,一种责任,一种肯定。不是吗?仅隔六年的时光,邳州银杏基地建设已经告竣,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定植银杏1410万株,年产银杏果1060吨,干青叶1.2万吨,设计年产银杏叶干浸膏250吨,银杏食品、饮品、保健品500吨,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种苗繁育、银杏酮生产、银杏叶出口和银杏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由此,邳州银杏跨出了国门,冲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李清溪最能放心的是,“而今青辈齐奋发”,老一辈子的绿化事业后继有人,他在丛中笑了。
       采访结束了,笔者谨以刘锡庚(原农业部副部长)题赠作结: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写作时间:2006年9月9日 作者简介:张元栋·原邳州市电视大学校长)
【相关内容】
邳州古今名人录:造福邳州的人民公仆——邳州人李清溪
      李清溪(1913年—2009年),男,江苏邳州人,原籍江苏邳州市议堂镇新李庄。早期中共党员和邳州抗日英雄、原徐州地区行署顾问、正厅级离休干部。生于民国二年(1913年)10月,193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进入党领导的邳县抗日武装,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邳县土山区(今邳州市土山镇)青年抗日救国会组织委员、土山区委宣传委员、邳睢县土山区公所区长、邳南公校教导主任、睢宁县第九区区长、邳南县政府秘书、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文教科员、邳睢铜灵四县联合中学教导主任,新四军四师驻铜办事处秘书、华中军区联络部秘书、华东第三野战军训练处主任教员、副大队长,第三野战军补充师司令部教导员、师部秘书,第三野战军民联部民运队副队长、上海军管会军事代表、接管组长,苏北行政公署区淮阴专区新安县(又新沂县,今新沂市)县长、苏北行署农林处农政科科长、江苏省农林厅农业科科长、江苏省林业厅林政处处长,中共邳县县委书记兼邳县县长、中共徐州地委秘书长、中共丰县县委第一书记、中共盱眙县委第一书记、淮阴农校党总支书记、中共邳县县委副书记、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2年6月任徐州地区行署顾问、1983年2月离职休养,经江苏省委批准1996年10月起为正厅级。
      李清溪的人物事迹简介:李清溪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持抗日救国,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长期担任地方主要领导职务,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党组织的信任和干部群众的爱戴。1958年春,邳县县长李清溪从南京林学院引进实生苗100株,植于邳县人民政府院内,成活率98%,成为江苏省淮北地区引种成功最早范例,并有了今天江苏省邳州市骄傲的“天下第一水杉路”。
      李清溪同志一生谦虚好学、孜孜不倦,离休后仍然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徐州各项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同志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李清溪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的一生。他对党忠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他工作踏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态度坚决;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为人坦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他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对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和优良作风。李清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15日7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96岁。
       邳州人民和新沂人民称赞李清溪同志“李青天”,他是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介于此,邳州仁人建议邳州市人民政府将邳州人民公园冠名“清溪公园”,在公园内水杉林中树立李清溪爱民事迹纪念碑和雕塑,让邳州“水杉之父”李清溪造福邳州的故事流芳百世,让昂扬向上的邳州水杉精神明月照清溪。(编辑:东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6-30 13:24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7-1 10:47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7-1 16: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徐州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是为官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