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61|回复: 0

家谱知识普及 阅谱名词解释 之五

[复制链接]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0-14 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阅谱名词解释    之五     
非文
明清的科举考试,由下而上共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步骤:
1、县试:由各县县官主持的考试试期多在二月,要取得出身的童生,向本县礼房报告,填写姓名、籍贯、年岁、三代履历,并取得本县廪生保结。一般考五场,也有四场或六七场者,各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等。取录者即有参加上一级考试即府试的资格。
2、府试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程序中,“童试”的其中一关。通过县试后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参加府试,报名、保结,与考试的场次、内容同县试差不多,但保结的廪生要一名。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3、院试:合格录取者称为"生员","庠生"(即俗称秀才).在生员中再选拔一批人,升读国子监的称监生,其他的称贡生.贡生又分为拔贡,恩贡,副贡,岁贡,优贡.这五贡为正途资格出身.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称例贡,增贡,附贡,廪贡。
   4、乡试:每隔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会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秋闱,参试者为"庠生"(贡生)。乡试考取者称为"举人",而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
   5、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国都礼部举行,参试者为各省举人,考取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6、殿试:殿试是皇帝为主考的考试,参加殿试者为"贡士",考中后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四名与第二甲第一名,第三甲第一名都称"传胪"。
五贡就职:
岁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明清两代,一般每年或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资深的廪生(廪生是生员之一种,给予廪粟)升国子监肄业(有规定名额),因称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
每隔一年把食禀较久的生员选一.二入国子监的称"岁贡
补充: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搢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时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2,恩贡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明清定制,岁贡之年凡遇皇室庆典登极诏书,或国家喜事清特许先贤后裔入监者,亦称恩贡。按照岁贡名额加一次贡士之举以当年正贡为恩贡,次贡作岁贡入贡的叫恩贡
3,拔贡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十二年考一次,优选者以小京官用,次选以教谕用。各省廪生内按年资,顺天六人,直省府学二人,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一正二陪。
每十二年一次在生员中选拔出学行兼优叫拔贡,经廷试复试取一二等者,即可任七品小京官.知县.教职.
4副贡:乡试正榜之外,另取副榜若干人称副贡与拔贡同等待遇各省乡试可以有副榜,五名举人加一名副榜,可作为贡生。5、优贡三年一选,由学政会同督抚考试,大省五、六名,中省三、四名,小省一、二名,任缺无滥。廪生、增生准作优贡,附生准作优监。选中得优贡后,必须进京朝考一次,才可算作正式贡生。可是不能象拔贡那样直接选官,所以很多人不来参加朝考,优贡名存实亡。每三年由省学政考后,会同巡抚保送的优秀生员,每省可26,"拔贡",再经朝考后,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教谕三等任训.[1]
另有一种通过纳捐取得的乡试选拔资格的贡生称例贡例贡可以参加乡试
五贡合格,可以直接任命为知县以下的小官吏。选官方法很复杂,要甄别名,直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会同巡抚验看,咨部依科分名次、年分先后,恩、拔、副贡以教谕选用,岁贡以训导选用。
康熙中,捐纳岁贡,并用训导。雍正初,捐纳贡生,教谕改县丞,训导改主簿。既仍许廪生捐岁贡者,用训导;恩、拔、副贡年力富强者,得就职直隶州
乾隆元年,定考职以乡试年,恩科不考。恩、拔、副贡考列一等以州同、二等以州判、三等以县丞选用。岁贡一等以主簿、二等以吏目选用。原就教者听。
道光初,许满、蒙正途贡生就职,与满员通较年分先后选用。贡监考职,定例必监期已满,乃许送考。惟特恩考职,不论监期满否。凡正途捐纳各项贡、监生,及候补誊录、教习、校录,一体送考。其已就教、就职及捐职、袭世职者不许。初制,考职岁一举,贡、监一例以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吏目录用。
嘉庆以后,凡朝考未录之拔贡及恩、副、岁、优贡生,遇乡试年,得具呈就职、就教。优贡就教,附岁贡末用训导。
(著作权所有  转载请保留原文述名)
分享到:  新浪微博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0516-86238929/0516-86006008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15351650066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184643696@qq.com
版权所有:邳州九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苏ICP备09074357号-20 苏B2-20140211号 法律顾问: 朱仕宝(13905222752)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107号